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5份作病例组,同年龄段正常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0份作对照组.Weossner法测定两组总胶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Ⅱ型胶原含量,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Masson染色后对比观察后纵韧带的显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 病例组总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结论 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代谢发生紊乱与颈椎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推荐文章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
病理机制
类型
预防
治疗
颈椎后路减压加胶原酶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观察
钳夹型颈椎病
脊髓功能
胶原酶
颈椎后路减压
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的再手术治疗
骨化,异位性
纵韧带
再手术
颈椎
椎管成形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椎后纵韧带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现代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椎病 后纵韧带 胶原 蛋白多糖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5-20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6
字数 28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562.2007.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小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 243 1719 20.0 27.0
2 许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 16 329 8.0 16.0
3 陈晓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 6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病
后纵韧带
胶原
蛋白多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学
双月刊
1671-7562
32-1659/R
大16开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28-69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9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2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