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DC-SIGN是主要分布在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一个外源性凝集素超家族分子,通过依赖Ca2+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区域(CRD)形成寡聚体,增强与抗原的结合能力.DC-SIGN主要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2、ICAM-3相互作用,介导细胞之间的相互接触,同时也参与DC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摄入.DC-SIGN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是病原体结合的一个受体,还使病毒藏匿于DC细胞逃避溶酶体的降解,促进病毒传播.同时,DC-SIGN可以与多种病原体结合,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病原体和DC-SIGN之间的相互作用及DC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抗感染治疗.本文就DC-SIGN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推荐文章
梅毒螺旋体宫内传播与DC-SIGN的关系
梅毒
宫内传播
DC-SIGN
Hofbauer细胞
基因多态性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其PCR检测方法的评价
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疾病
RNA
聚合酶链反应
已婚育龄妇女阴道宫颈感染病原体分析
育龄妇女
阴道炎
宫颈炎
不孕症
病原体
孕妇TORCH感染4种病原体的检测
TORCH
病原学检测
核酸检测
血清学检测
蛋白质 芯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C-SIGN与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国际内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DC-SIGN C型凝集素 病原体感染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5-60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92.11|R52
字数 51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161 954 13.0 23.0
2 刘旭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6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C-SIGN
C型凝集素
病原体感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内科学杂志
月刊
1004-2369
44-1633/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3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0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