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进行影像学、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33岁.手术标本呈囊实性,与肠腔相通.组织形态镜下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少许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瘤细胞排列呈束状、编织状、栅栏状;上皮样瘤细胞呈小巢片状分布在梭形瘤细胞之间.免疫组化CD117、CD34、S-100、desmin、SMA和NSE均为(+).结论 胃肠间质瘤(GIST)可发生于从食管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内,但是小肠憩室伴发恶性间质瘤十分罕见,临床症状无特殊规律性,极易误诊,诊断有赖于影像学、临床病理和最具特征的免疫组化检查.
推荐文章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胃肠道
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特征
巨大空、回肠憩室2例报告
憩室
回肠
空肠
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的施工处理设计
公路填挖交界处
路基
施工处理设计
空回肠憩室并发症36例临床分析
憩室病
空回肠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空回肠交界处巨大憩室恶性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来源期刊 诊断病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憩室 GIST 免疫组化 诊断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0-3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5
字数 23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8096.2007.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莉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 24 69 5.0 7.0
2 刘都礼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 20 29 3.0 4.0
3 熊燕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放射科 7 40 3.0 6.0
4 李立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放射科 7 16 3.0 4.0
5 朱丹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放射科 13 49 4.0 6.0
6 李饮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憩室
GIST
免疫组化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诊断病理学杂志
月刊
1007-8096
11-38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82-882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81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