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时间段血清阴离子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为临床休克期补液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6年1月~2002年10月间121例重度以上烧伤患者休克期不同时间段的306次同步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的血清阴离子隙(AG)、碳酸氢根离子(HCO3-)与氯离子(Cl-)在休克期不同时段的变化是明显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O3-在 0~8、8~16、16~24与24~48 h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血清AG在0~8、8~16、16~24与24~48 h增加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两者在48~72 h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Cl-在0~8、8~16与16~24 h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在24~48与48~72 h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与血清Na+的变化一致.②休克复苏液中晶体液的百分含量在8 h以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时间段血清阴离子的变化是明显的,血清AG增加与血清HCO3-降低呈正相关,说明严重烧伤休克期的早期为高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血清Cl-的变化与血清钠离子的变化一致,与不同时间段补充晶体复苏液的含量有关.
推荐文章
幼大鼠不同时间段神经行为学的初探
幼大鼠
神经行为学
时间
烧伤休克期病人的护理
烧伤
休克期
护理
重点环节
69例烧伤休克期患儿的护理
烧伤
休克期
护理
不同时间段检测肌钙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诊断意义
不同时间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时间段血清阴离子的变化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电解质 阴离子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7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4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07.01.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旭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53 243 9.0 11.0
2 廖镇江 上海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 4 5 1.0 2.0
3 孙业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39 122 6.0 8.0
4 王寿鹏 青岛钢铁公司职工医院烧伤科 9 9 2.0 2.0
5 张剑 上海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休克
电解质
阴离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