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分布情况.方法 纹带棒状杆菌由RapID CB Plus System鉴定,药敏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结果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亚胺培南对纹带棒状杆菌90%的MIC(MIC90)≤0.5 μg/mL,而其他几种抗生素的MIC90≥8 μg/mL.结论 纹带棒状杆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亚胺培南显示出较稳定的敏感性,但其他几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确定,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该类细菌的感染.
推荐文章
棒状杆菌属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棒状杆菌属
分组鉴定
抗生素敏感性
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抗菌活性
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纹带棒状杆菌
分子分型
抗菌药物敏感性
耐药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棒状链霉菌控制抗生素合成的调节机制
克拉维酸
头孢霉素C
调节
棒状链霉菌
ppGpp
多效调节因子
γ-丁内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3种抗生素对纹带棒状杆菌的体外活性分析
来源期刊 检验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纹带棒状杆菌 抗生素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38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46.5
字数 14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07.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嵘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微生物中心 91 755 15.0 22.0
2 徐志江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微生物中心 19 189 7.0 13.0
3 彭朝阳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 10 31 3.0 5.0
4 马继华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 7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纹带棒状杆菌
抗生素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检验医学
月刊
1673-8640
31-1915/R
大16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2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0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