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铜缓蚀剂苯并三唑(BTA)分别与咪唑(IM)和8-羟基喹啉(HQ)的复配效果.实验表明: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高浓度的IM能使铜电极的光响应从p-型转变为n-型,而HQ却不能使铜电极的光电流发生转型;在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HQ能使铜电极产生的阴极光电流峰值明显增大.IM和HQ分别与BTA复配后导致铜电极产生不同的光电化学响应行为.采用MM2分子力学程序和PPP-SCF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参数,分析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缓蚀协同作用:IM能够促进BTA在铜表面的吸附和成膜,而HQ能够维持铜表面[Cu(I)BTA]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
推荐文章
聚天冬氨酸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
聚天冬氨酸
光电化学
缓蚀剂
苯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法
铂电极
吸附
阳极氧化
反应机理
双酚A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石墨烯
双酚A
化学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电极在缓蚀协同作用过程中光电化学行为的转变
来源期刊 太阳能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铜电极 缓蚀剂 协同效应 咪唑 8-羟基喹啉 光电化学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74.4
字数 45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4-0096.2007.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大全 上海电力学院环境工程系 118 1115 18.0 29.0
2 周国定 上海电力学院环境工程系 97 1428 22.0 32.0
3 高立新 上海电力学院环境工程系 71 771 18.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电极
缓蚀剂
协同效应
咪唑
8-羟基喹啉
光电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学报
月刊
0254-0096
11-2082/TK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78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