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 hm-2 或1.20%,其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在1980年丰抗号品种育成时期.丰抗2号和丰抗8号是该地区最早育成的含有1B/1R染色体和Rht-D1b矮秆基因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抽穗期提前、株高显著降低、生物学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10%、-0.70%、0.35%、-0.50%、0.63%、1.12%和0.79%.通过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来增加每穗粒数,通过提高灌浆速率来提高千粒重,再把高穗粒重与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结合在一起,是北部冬麦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推荐文章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北部冬麦区
旱地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冬麦区
太原区试点
小麦
区试结果
分析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越冬冻害时空变化特征
冬小麦
越冬期
冻害指数
北部冬麦区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潜力 农艺性状 矮秆基因 1B/1R易位系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0-153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7.09.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237)
二级引证文献  (313)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4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6(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7(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8(5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9(4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20(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普通小麦
产量潜力
农艺性状
矮秆基因
1B/1R易位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