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玉米收获期的主要指标分析,论述了玉米子粒尖冠基部黑色层、子粒颜色及乳线消失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证明,玉米黑色层是随子粒干物质积累和脱水逐渐由浅灰变褐至黑的过程.授粉后25 d子粒出现浅灰色覆盖层,授粉后40 d转为浅黑色.玉米乳线消失期在果穗苞叶枯白后的6~15 d.
推荐文章
浅谈花溪灰萝卜种子最佳收获期
花溪灰萝卜
最佳收获期
农艺性状
产量
种子活力
皖北地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夏玉米
最佳收获期
皖北地区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夏玉米
乳线
黑层
苞叶
最佳收获期
收获期和酶制剂对青贮玉米秸秆品质影响的研究
收获期
酶制剂
青贮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最佳收获期的主要相关性状研究初探
来源期刊 玉米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最佳收获期 苞叶 黑色层 乳线
年,卷(期) 2007,(z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118,1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3
字数 21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906.2007.z1.05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16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9(62)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20(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最佳收获期
苞叶
黑色层
乳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玉米科学
双月刊
1005-0906
22-1201/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12-13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92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