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02份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杂交,分析了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能力变异很大,从0%~72.49%;其中有11份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率超过50%以上,1份人工合成小麦YAR/Aegilops tauschii518的杂交结实率达到72.49%,与中国春相似.通过比较同一个硬粒小麦与不同节节麦或同一个节节麦与不同硬粒小麦的可杂交性,发现硬粒小麦和节节麦都对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性具有较强的作用.本实验所筛选的具有高亲和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可作为远缘杂交的新材料,用于转育小麦近缘属种优良基因.
推荐文章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其亲本间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酶活性
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表现
小麦
双二倍体
白粉病
抗性
农艺性状
四倍体小麦与六倍体小麦杂种的染色体遗传特性
四倍体小麦
六倍体小麦
染色体传递
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川麦42
人工合成小麦
微卫星DNA
导入位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的可杂交性研究
来源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黑麦 节节麦 可杂交性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24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21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829.2007.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4 255 10.0 14.0
2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81 690 14.0 21.0
3 胡晓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9 279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4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工合成小麦
黑麦
节节麦
可杂交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农业学报
月刊
1001-4829
51-1213/S
大16开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62-15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7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17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