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杜甫的名篇《石壕吏》一诗是“三吏”中艺术价值最高的诗篇,因而一直被选人中学教材。该诗通过石壕村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无可争议的。但诸多教学参考书在分析着墨不多的小吏时,皆都简单冠之以“横暴”、“凶悍”、“如狼似虎”等谥恶之词,将其当作反面人物来分析,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为石壕吏正名——《石壕吏》小吏人物形象新探
来源期刊 阅读与鉴赏:教研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石壕吏》 人物形象 小吏 正名 教学参考书 艺术价值 中学教材 安史之乱
年,卷(期) 2007,(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大春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壕吏》
人物形象
小吏
正名
教学参考书
艺术价值
中学教材
安史之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阅读与鉴赏:下旬
月刊
1671-766X
13-1320/G
石家庄市天苑路1号阅读与鉴赏杂志学术版
出版文献量(篇)
307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