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的生物膜,明确其生长特性,以期更加深入了解痤疮丙酸杆菌的致病机制.方法: 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及临床株分别接种厌氧肉汤,麦氏比浊法调整细菌浓度,接种96孔板,XTT法检测490 nm吸光值,取平均值判定最佳成膜细菌浓度;菌液接种入装有盖玻片6孔板,厌氧培养,不同时间点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最佳成膜时间可以判定为接种后96 h,最佳成膜浓度为1×108cfu/mL;两者形成生物膜的形态无明显差别.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痤疮丙酸杆菌的最佳成膜浓度,构建成其生物膜,为进一步研究痤疮丙酸杆菌奠定一定基础.
推荐文章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过表达dnaJ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鲍曼不动杆菌
dnaJ基因
过表达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阴道来源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
乳杆菌属
生物膜
阴道
显微镜检查,共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构建
来源期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
字数 21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157.2007.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琨 4 12 2.0 3.0
2 齐显龙 69 208 7.0 10.0
3 孙东杰 14 39 4.0 5.0
4 徐修礼 154 1525 19.0 30.0
5 李春英 129 577 11.0 18.0
6 高天文 347 2023 20.0 29.0
7 高剑 26 5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月刊
1009-1157
37-1348/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7397号
24-17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1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631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