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21日,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举办的一场艺术品、收藏品义务咨询鉴定会,引来藏家不下千计,其中不乏背着行李从外地千里迢迢赶来者。然而,短短的一天时间,能够得到十位专家"指点"的不足百人。收藏火热,鉴定却无门。更多的人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市场供与求的对比愈发鲜明。于是,问题出来了,面对9000万的民间收藏大军,究竟怎样的鉴定机构够权威?怎样的人才是专家? 4月20日、21日中联国际拍卖中心第8期"双月拍"艺术品拍卖会上,画家与拍卖公司的口水仗又起。一方面,北京画院副院长王明明、"福娃"设计者韩美林等在内的几名画家纷纷指出有自己署名的几幅预展拍品为赝品要求撤拍,另一面,中联国拍负责人却提出"画家本人必须出具书面证明,并提供证据",否则绝不轻易撤拍。从高调的艺术品拍卖到盛世的民间收藏,真假始终是最热门的话题。来自中国收藏家协会的数据表明,目前的民间收藏大军已达9000万人,并分化出贵重物品收藏者、职业收藏家和业余收藏爱好者等群体。与此极不相对衬的是,迄今为止,艺术品、收藏品却没有一个"说话算数"的民间权威鉴定机构,没有统一的被官方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标准,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鉴定专家也是寥寥无几。一时间,各种鉴定机构所出的鉴定证书漫天飞舞,背负十几个鉴定机构保真证书的藏品到最后被认定为赝品也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儿。民间收藏者的第一大困境是鉴定,而民间鉴定市场供不应求已是不争的事实。9000万收藏大军的民间鉴定市场,相当一部分人员本身还没有具备专业的收藏素养和鉴定知识,需要高人"指点"或者专业人士"把关"。面对庞大的需求,文物鉴定机构和专家应运而生。谁都想来分一杯羹。僧多粥少,必然有混水摸鱼者。问题是,究竟怎样的机构够权威?究竟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