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随着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高密度钻井液加重剂的回收再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为此,通过研究有害固相与加重剂的粒度分布,建立了数学模型,确定出回收加重剂的最佳分离点,得到相应回收设备的工作参数.结合油气田现有固控系统的配置,设计出回收加重剂的系统配置方案:采用细目振动筛+可调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的组合方式,通过控制阀门、流量计及变频器合理结合,达到把加重剂分离出来,同时将其有害固相加以清除的目的.通过在塔里木油田神木一井的现场实验,验证了回收加重剂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该技术能回收大量的加重剂、节约加重剂的费用、减少矿产资源损耗,更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推荐文章
高密度钻井液加重剂的研究
深井
钻井液
高密度
加重剂
表面改性
高密度钻井液加重剂回收工艺及装置设计
高密度钻井液
加重剂
固相控制
回收工艺
装置设计
超高密度钻井液技术进展
超高密度钻井液
加重剂
超低黏降滤失剂
钻井液配方
流变性能
现场应用
综述
加重剂对抗高温超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超高密度
柴油基钻井液
加重剂
微锰
流变性
动沉降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密度钻井液加重剂回收技术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钻井液 固体 高密度 加重剂 数学模型 离心机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7.09.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4 192 8.0 13.0
2 张晓东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87 629 13.0 21.0
3 张斌 150 1412 22.0 33.0
4 范强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6 3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钻井液
固体
高密度
加重剂
数学模型
离心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