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粳稻品种两杂交后代F1、F2、F4代垩白性状研究分析表明,其垩白米率呈连续分布,但不呈正态分布;两"无垩白/高垩白"组合F2代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值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组合"越光/C602"F4代有四个分布不均的峰,组合"花育409/C602"F4代有两个峰,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两低垩白"花育560/津原5"组合F2、F4代分布曲线比较单一,主峰值仍然在无或低垩白米率处,三组合后代垩白广泛分离,不同世代无或低垩白频数分布一致,表明该性状同时受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因此,选育无垩白或小垩白品种作亲本可改良杂交稻垩白率.
推荐文章
粳稻品种三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分析
粳稻
遗传
F1、F2、F4代
垩白性状
频数分布
杂交粳稻不同穗位垩白性状的差异与遗传率分析
杂交粳稻
穗位
垩白
品质性状
粳稻垩白性状的QTL检测
粳稻
垩白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粳稻品种三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粳稻 遗传 F1、F2、F4代 垩白性状 频数分布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5,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
字数 30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774.2007.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景 32 140 7.0 10.0
2 邹美智 33 130 7.0 9.0
3 李艳萍 35 145 7.0 10.0
4 梁永书 9 30 3.0 5.0
5 孙海波 27 92 6.0 8.0
6 王景余 9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粳稻
遗传
F1、F2、F4代
垩白性状
频数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学学报
月刊
1007-7774
11-6016/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18-161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