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测CD34、CD133、CD3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第2 d出现簇状贴壁生长,第4 d由圆形变成纺锤形,呈条索状排列.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第2代细胞CD34、CD133和CD31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诱导后第3代细胞CD34细胞阳性率无明显改变,CD133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所得细胞具有EPC的特性.
推荐文章
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培养及鉴定
内皮祖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祖细胞MRI示踪研究及应用
内皮祖细胞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骨髓内皮祖细胞在假孕大鼠黄体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干细胞
内皮,血管
骨髓
黄体
细胞分化
大鼠,Wistar
体外扩增法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
骨髓
内皮祖细胞
扩增培养
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获取
来源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髓 单个核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 分离 诱导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5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9.2
字数 2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825.2007.03.06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家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282 960 13.0 19.0
2 范应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112 327 7.0 11.0
3 张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94 285 8.0 11.0
4 李泸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42 128 5.0 8.0
5 张春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12 33 4.0 5.0
6 杨玉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24 43 3.0 5.0
7 杨帅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7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髓
单个核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
分离
诱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