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N,O,Si,P,S等5种杂质对扶手椅型(5,5)和锯齿型(9,0)单壁碳纳米管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为0.678和0.704 nm的扶手椅型(5,5)和锯齿型(9,0)碳纳米管在无掺杂时其杨氏模量分别为948和804 GPa.在掺杂浓度10%以下,碳纳米管的拉伸杨氏模量均随掺杂浓度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规律,下降率以Si掺杂最大,N掺杂最小.对与C同周期的元素掺杂,随原子序数增加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下降率增大;与C不同周期的元素掺杂,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随掺杂浓度增加下降率更大,但随原子序数增加其下降率有所减小.通过分析掺杂后碳纳米管系统弹性势能的变化规律,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确定的原子间电子云耦合作用规律,对单壁碳纳米管杨氏模量的掺杂效应进行了分析.
推荐文章
有限元方法的小管径单壁碳纳米管杨氏模量预测
单壁碳纳米管
有限元
杨氏模量
分子结构力学
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差异
单壁碳纳米管的γ辐射剪切与光声效应
单壁碳纳米管
γ辐射
剪切
光声效应
蒽甲醇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研究
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拉曼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壁碳纳米管杨氏模量的掺杂效应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杂质 杨氏模量 分子动力学方法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10-4816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
字数 56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7.08.07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玉民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66 1133 19.0 32.0
2 袁剑辉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24 169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纳米管
杂质
杨氏模量
分子动力学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