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显著,10~15a后达到显著水平;并随年限逐渐增加,在近熟林和成熟林期基本达到稳定,成熟林后期又开始上升,恢复50a的刺槐林微生物量碳、氮、磷较坡耕地增加幅度分别为213%、201%和83%,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50.98%、55.17%和61.48%.呼吸强度随恢复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有机碳变化规律不同步;qCO2在恢复初期较坡耕地显著升高,随后迅速降低,25a后开始回落到坡耕地以下,50a后达到最低值,与天然侧柏林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相关性最为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人工刺槐林促进生态恢复可以依靠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理化性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推荐文章
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
华北土石山区
退耕还林
刺槐
自然恢复植被
微生物量碳/氮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演变特征
土壤微生物
植被恢复
文献计量分析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演变
黄土丘陵区
人工灌木林
生态恢复过程
微生物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活性
人工林
黄土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土壤微生物量演变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侵蚀环境 人工刺槐林 生态恢复 微生物量 土壤质量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917
页数 9页 分类号 S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7.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卫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9 1199 18.0 3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53)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450)
二级引证文献  (131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3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1(5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2(7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3(10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7)
2014(10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9)
2015(17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62)
2016(16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5)
2017(20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7)
2018(23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22)
2019(1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1)
2020(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侵蚀环境
人工刺槐林
生态恢复
微生物量
土壤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