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推荐文章
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随访研究
原发性
新生隐球菌
肺炎
伊曲康唑
裸小鼠、昆明种小鼠感染白念珠菌或新生隐球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研究
新生隐球菌
白念珠菌
伊曲康唑
γ-干扰素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所致小鼠原发性皮肤感染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隐球菌 皮肤 小鼠 变种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
字数 21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157.2007.08.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241 1311 16.0 24.0
2 朱元杰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45 130 6.0 8.0
3 徐红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88 413 11.0 14.0
4 顾菊林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72 377 10.0 16.0
5 陈江汉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 81 257 9.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球菌
皮肤
小鼠
变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月刊
1009-1157
37-1348/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7397号
24-17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1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631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