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Bell麻痹早期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103例Bell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合用三七总皂苷组(35例,A组)、地塞米松组(34例,B组)、三七总皂苷组(34例、C组),各组基础治疗均采用泛昔洛韦等药物及早期康复治疗,均在发病7 d内给予相应治疗.采用H-B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面神经麻痹等级.结果 治疗前三组H-B面瘫等级分布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月三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恢复经K-W秩和检验,P值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每两组比较,A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2,P值均小于0.05);而B组与C组之间面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393,P>0.05),按百分比做疗效比较,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均分别为100%,治愈与显效总和:A组为97%,B组为68%,C组为59%.A组疗效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间疗效大致相同.结论 地塞米松合用三七总皂苷综合治疗对Bell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一种药物治疗.
推荐文章
灵龟八法配合面瘫针治疗Bell麻痹临床疗效研究
Bell麻痹
灵龟八法
面瘫针
神经电生理
红外热像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麻痹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Bell麻痹
眨眼
肌电描记术
早期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ell麻痹早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基层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Bell麻痹 地塞米松 三七总皂苷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0-167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2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07.10.0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中霖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51 240 7.0 13.0
2 王艺东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41 216 7.0 12.0
3 陈世群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7 27 3.0 5.0
4 潘经锐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17 66 6.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ell麻痹
地塞米松
三七总皂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基层医药
半月刊
1008-6706
34-1190/R
大16开
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82-948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911
总下载数(次)
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