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人体显露腰椎体和椎间盘多采用前方入路,本实验采用腹膜后入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30只生后6个月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5kg.购自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2-0006).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经过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腹膜后入路对实验兔的腰椎进行暴露,起开皮肤后,沿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之间的交界处向后钝性分离,逐步暴露至腰椎间盘.观察指标:①手术暴廣效果.②术后一般情况(进食、尿便、活动情况,手术切口愈合及死亡情况).结果:纳入实验兔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暴露效果:手术选用右侧腹膜后入路,术中麻醉满意,兔腰椎侧方显示良好,暴露过程一般在75 min内可以完成,术中出血较少.未发生腹膜破裂.②术后一般情况:手术动物约于术后1 h内苏醒,继续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补液后将动物放置入饲养笼内单独饲养,允许动物自由活动.手术当日禁食、水,术后1 d动物食量下降,第3天开始恢复食量,第4天基本恢复至正常食量.所有动物均成活至术后4周,活动自如,无瘫痪发生,无尿便失禁.有1只实验兔术后手术切口裂开,给予清创重新缝合后切口愈合,其余动物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动物死亡.结论:腹膜后入路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的良好手术入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推荐文章
腰突颗粒调节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兔Fas/FasL基因的表达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腰突颗粒
椎间盘退变
基因
Fas
FasL
肌间隙入路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构建
椎间盘退变
穿刺模型
髓核
新西兰大白兔脊髓血供的解剖学研究
新西兰大白兔
脊髓
血管铸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腹膜后入路暴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腹膜后入路 新西兰大白兔 腰椎间盘
年,卷(期) 2007,(4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18-84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1.5
字数 15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41.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新刚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9 48 4.0 6.0
2 侯铁胜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18 55 4.0 6.0
3 石健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5 1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膜后入路
新西兰大白兔
腰椎间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