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化不但严重影响视力,也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因此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和能阻止其形成的抑制剂,一直是眼科学的热点和难点.目的: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以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角膜新生血管抑制剂,探讨核因子кB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材料:实验于2005-01/04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完成.选用55只出生二三个月雄性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兔抗大鼠核因子кB P65多克隆抗体,兔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多克隆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方法:①实验干预:摸球法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25)、地塞米松组(n=25)、正常角膜组(n=5).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采用缝线法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眼液点右眼,2滴/次,3次/d,至术后18 d.正常角膜组无干预措施.②实验评估:术后1,3,7,12,18 d对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取各组角膜切片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角膜核因子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②角膜组织学变化.③各组角膜核因子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评分:地塞米松组角膜新生血管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其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②角膜组织学变化:地塞米松组角膜缝线诱导后新生血管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各层结构相对完整.③角膜核因子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角膜中核因子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核因子кB表达强度与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及下游基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0.961,0.922,0.958,P<0.01).结论:核因子кB参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可能通过上调下游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等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地塞米松通过减弱核因子кB活性,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角膜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抑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