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借助于ls-dyna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爆炸粉末烧结过程中颗粒间的变形和沉能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爆炸烧结过程中颗粒间的结合和沉能机制区分为微爆炸焊接、微摩擦焊接、微孔隙闭合等,在考虑摩擦效应和传热的基础上计算了由上述沉能方式引起的热力耦合的颗粒温度分布,给出了爆炸烧结过程中不同沉能机制形成的局部高温区域,计算结果同爆炸烧结实验现象吻合良好.结果表明:温度由颗粒表面向颗粒中心呈较大的梯度分布,在适当的冲击压力下,颗粒表面温度将达到材料熔点.
推荐文章
爆炸粉末烧结微孔隙塌缩沉能分析
爆炸粉末烧结
球对称塌缩
一维塑性流动
热粘塑性
爆炸粉末烧结微孔隙塌缩沉能分析
爆炸粉末烧结
球对称塌缩
一维塑性流动
热粘塑性
爆炸粉末烧结微冲击波耗散沉能分析
爆炸力学
爆炸烧结
粉末烧结
微冲击波
温度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爆炸粉末烧结颗粒沉能和温度分布规律分析
来源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温度计算 爆炸粉末烧结
年,卷(期) 2007,(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79-5484
页数 6页 分类号 O313.5
字数 31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815.2007.2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荣光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9 103 7.0 9.0
2 张晓立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85 4.0 9.0
3 王金相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5 204 8.0 13.0
4 孙宇新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33 197 9.0 13.0
5 付艳恕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3 3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爆炸力学
温度计算
爆炸粉末烧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
1671-1815
11-4688/T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734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42
总下载数(次)
83
总被引数(次)
1139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