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20世纪80年代,抄袭是一个道德底线,绝对不会发生抄袭者在读者的支持下拒不道歉的事情 "由于‘文革’期间的书籍缺乏,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身上普遍有一种紧迫感,他们的阅读心态是那种补课式的,恨不得将失去的时光在短期内如数补回来。"时隔多年,作家陈村仍对80年代作家对于知识的焦灼记忆犹新。这样高频率的阅读和吸收,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尴尬,就是作家们可能没法分清哪
推荐文章
找回作文中的那个“我”
情境
鼓励
阅读
科学是我们身边好玩的
自然科学
科学家
科学研究工作
客观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们那个时代,抄是可耻的
来源期刊 新世纪周刊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作家 道德底线 抄袭者 高频率 短期内 阅读心态 年代 回忆说 时代 道歉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86
页数 1页 分类号 F20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作家
道德底线
抄袭者
高频率
短期内
阅读心态
年代
回忆说
时代
道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财新周刊
其它
2096-1251
10-1344/F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
32-235
出版文献量(篇)
28920
总下载数(次)
8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