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如何早期判断并尽早地控制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常规的检验方法观察器官移植受者外周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并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检测,探讨外周血反应性嗜酸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7-07/2006-12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不同器官移植的受者8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29)及非排斥反应组(n=51);另外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上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分别取各组观察对象的抗凝血液制成血薄片,经瑞氏染色计数反应性嗜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同时采用SE-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观察对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百分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器官移植受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对象外周血中反应性嗜酸细胞百分率及其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排斥反应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组观察对象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对象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百分率及其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排斥反应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血反应性嗜酸细胞及造血干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实验室指标.
推荐文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细胞增高临床意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嗜酸细胞增高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全程护理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儿童
采集
全程
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造血干细胞
移植
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反应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周血反应性嗜酸细胞及造血干细胞检测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器官移植 造血干细胞 嗜酸细胞 移植物排斥
年,卷(期) 2007,(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41-86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7
字数 53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4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善銮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 2 1 1.0 1.0
2 郝晓柯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器官移植
造血干细胞
嗜酸细胞
移植物排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