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摄铁功能,从而进一步研究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的毒力进化及其致病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9在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完成.6株肠聚集性大肠杆菌采自某部队腹泻患者粪便,并经血清学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中强毒力岛irp2和fyua阳性检出率和强毒力岛在阳性菌株中的定位鉴定.原位杂交方法进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中强毒力岛irp2和fyua基因序列分析.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方法观察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和毒力岛阳性的肠聚集性大肠杆菌HMWP1和HMWP2的表达.结果:6株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有5株检出了强毒力岛,检出率达到83.33%,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都位于天冬氨酸tRNA位点;在缺铁条件下,肠聚集性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相同的摄铁蛋白HMWP1和HMWP2.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中具有阳性率较高的分布,并具有相同的摄铁功能,很可能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的强毒力岛有相同的转移机制.
推荐文章
鱼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和分析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毒力基因
检测
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检测
大肠杆菌
耶尔辛菌属
强毒力岛
小肠结肠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PCR反应体系的快速优化
正交试验
PCR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体系优化
双重荧光环介导扩增检测猴空肠弯曲杆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双重荧光环介导扩增
检测
空肠弯曲杆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结构和功能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耶尔森菌 强毒力岛 摄铁功能
年,卷(期) 2007,(2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77-57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8.2
字数 3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29.0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素霞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28 119 6.0 9.0
2 王勇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 38 292 9.0 16.0
3 罗海吉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42 374 11.0 17.0
4 陈思强 6 51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肠杆菌
耶尔森菌
强毒力岛
摄铁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