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为着自己的利益积极调停中日战争,日本也企图以蚕食的方式来征服中国,而蒋介石等国民政府领导人也存在着侥幸幻想,企图通过谈判来换取苟且的局面。于是从1937年10月底开始,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在中日间展开了调停。虽然调停一直在中、日、德三国政府的高度机密中进行,但中共和中国民众还是从一些迹象中感觉到事情的存在。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中共和中国民众没有采取过激的方式表达意见,在中共的号召和影响下,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纷纷对屈辱议和予以抨击,国统区和香港的民众也通过报纸杂志表示不满。国民政府在顾虑民众反应的同时,也对日本一再加码的苛刻条件不满,权衡利弊,最终拒绝了屈辱议和,坚持继续抗战的方针和政策。
推荐文章
抗战初期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培育民众民族意识述评
民众教育馆
镇江民教馆
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
民众教育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
中国民俗学学派
价值论
价值探索
导向
凝聚
整合
转型期我国民众信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转型时期
信仰问题
正确引导
浅论亨利·卢斯与白修德二人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情结
亨利·卢斯
白修德
抗日战争
中国情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抗战初期陶德曼调停中的中国民众舆论现象
来源期刊 抗战文化研究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中德关系 陶德曼调停 中外关系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K26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饶品良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 48 38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德关系
陶德曼调停
中外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抗战文化研究
年刊
16开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
总下载数(次)
33869
总被引数(次)
3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