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媒体陆续报道包括佘祥林案在内的系列冤假错案,国内一些知名学者纷纷提出了如何防止刑讯近供以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等系列制度设想,以防止冤假错案.毫无疑问,上述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对于确保无率者不被错误定罪将大有裨益.虽然媒体报道的包括佘祥林案件在内的一此冤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构辨认规则,防止冤假错案
来源期刊 清华法治论衡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目击者 心理学 犯罪嫌疑人 辩护律师 被告人 陪审员 辨认过程 联邦最高法院 暗示性 冤假错案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72
页数 23页 分类号 D92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目击者
心理学
犯罪嫌疑人
辩护律师
被告人
陪审员
辨认过程
联邦最高法院
暗示性
冤假错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清华法治论衡
季刊
978-7-302-21712-1
大32开
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