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储层通常为低孔隙度,而且可能含有裂缝。这两种特性,与岩石的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常常造成油气采收率的降低。一旦采用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方法,所注入的流体就有可能穿过裂缝系统并绕过岩石基质中的原油流动。裂缝系统的高渗透性及低当量孔隙容积,常常导致所注流体的提早突破。通常,采用加密钻井和提高波及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封堵产层出气和出水的方法)来缓解这种提早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占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40%-50%的原油无法采出。 许多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方案都是参照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的文献介绍制定的。这些方案证明了各种EOR方法用于碳酸盐油藏的技术可行性。但是,由于油价下跌,许多EOR计划被搁置。本文汇总了美国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注气、注化学剂、以及热力法)现场试验,以期确定下一步评价的主要易变参数和项目设计参数,恢复处于开采中后期碳酸盐岩油藏的活力。 二氧化碳(CO2)驱[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WAG)注入]是在美国使用的主要EOR工艺。其原因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价比。二氧化碳EOR法,向主要代表地层中碳的贮藏与螯合的可行性迈出了合理的第一步。尽管EOR化学法,特别是聚合物驱已经在美国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广泛试验,但相对而言,该方法对总采油量的贡献还很有限。 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EOR的实验室工作(如润湿性变化和新型化学添加剂方面),以及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所用的EOR化学方法的现场(如提高注入效率)经验。根据过去的和当前的经验,围绕筛选出可用于碳酸盐岩油田EOR的方法做了简要论述。
推荐文章
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实施CO2泡沫驱的基岩采收率
碳酸盐岩油藏
裂缝模型
CO2驱
泡沫剂
提高采收率
化学法提高碳酸盐储层的采收率
碳酸盐储层
改变岩石润湿性自吸法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美国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原油采收率现场经验综述
来源期刊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美国 现场经验 EOR方法 碳酸盐岩地层 综述 裂缝系统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67
页数 15页 分类号 TE34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酸盐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美国
现场经验
EOR方法
碳酸盐岩地层
综述
裂缝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季刊
湖北省潜江市广华研究院情报室
出版文献量(篇)
2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