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壳变形虫是一些单细胞的,异养的,自由生活的,生活在由有机颗粒,石英啥,硅质的矿物质等以规则的顺序组成的外壳中的原生动物[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水生砂壳虫是其典型代表[3].据报道砂壳虫摄食水中的微小颗粒以及轮虫,甚至是大型的浮游生物[4].因而砂壳虫可能是水体中连接经典食物链和微型食物链的关键浮游生物.为了系统地研究砂壳虫的摄食行为的特点,在流溪河水库水体中进行了两年的野外监测并结合室内活体观察. 瘤棘砂壳虫最初发现于贵州,杨军等人于2004年重新描述了该种类并给予系统地形态学和壳元素组成研究[5],是流溪河水库该属的一个优势种类.瘤棘砂壳在流溪河水库中于晚春出现,秋季消失,种群在夏季达到峰值.据活体观察,该种类属肉食性,其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轮虫,包括胶鞘轮虫,独角聚花轮虫(个体),螺形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死亡个体),奇异六腕轮虫(死亡个体),对棘异尾轮虫(死亡个体),以及无节幼体(死亡个体).瘤棘砂壳虫2006年出现于5月~10月,丰度范围为1.2~25.88ind.·L-1,2007年丰度范围为0.2~11.2 ind.·L-1.螺形龟甲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0.2~101.2 ind.·L-1,0.1~45.71 ind.·L-1.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0.02~11.4 ind.·L-1,0~26 ind.·L-1,并且都是在夏季达到峰值.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由于身体柔软、游泳速度不快,是易被瘤棘砂壳虫摄食的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在自然水体中有集群行为,能够抵御肉食动物的捕食,因为在自然水体中被摄食的几率较小.而其它的轮虫如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由于外壳硬,游泳速度快,瘤棘砂壳虫对它们的捕食成功率很低.瘤棘砂壳虫主要依靠伪足进行摄食活动和爬行,其摄食行为和机制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推荐文章
流溪河水库敞水区轮虫多样性与群落的动态特征
轮虫群落
物种多样性
动态特征
群落结构
流溪河水库
基于克隆文库技术分析瘤棘砂壳虫的食物组成
18S rRNA基因
克隆文库
砂壳虫
捕食
原生动物
广州流溪河水库叶绿素a遥感反演研究
半分析生物光学模型
叶绿素a
流溪河水库
遥感
Wetspa模型在流溪河水库入库洪水模拟中的应用
分布式水文模型
Wetspa模型
流溪河水库流域
洪水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流溪河水库中瘤棘砂壳虫的摄食食物种类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瘤棘砂壳虫 轮虫 肉食性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8-4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873.2008.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博平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192 4189 32.0 56.0
2 望甜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8 115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瘤棘砂壳虫
轮虫
肉食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科学
双月刊
1008-8873
44-1215/Q
16开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