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分子结构出发,计算25个酚类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分子的价连接性指数,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参数的最佳方程,以此4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将留一法(L00)应用到BP网络、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新颖的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建立酚类化合物预测黑呆头鱼毒性的QSAR模型.应用非线性SVM法建立的预测模型结果,优于BP网络和RBF网络,SVM、BP、RBF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40和0.945,令人满意.
推荐文章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发光菌
酚类
联合毒性
作用机制
双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双酚类化合物
生物降解
好氧
厌氧
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苯胺类化合物, 发光菌, 15 min-EC50, QSAR, 毒性机制
基于ORAC评价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抗氧化活性
多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支持向量机用于酚类化合物毒性的QSAR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 BP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8-30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X131
字数 44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160.2008.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秀君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19 210 8.0 14.0
2 袁星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62 1475 24.0 37.0
3 张卓勇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92 1384 20.0 3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74)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
BP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