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铜绿蝇蛹形态变化特征规律并进行发育阶段划分.方法 在16℃、20℃、24℃、28℃、32℃下饲养铜绿蝇,于化蛹起,每隔12h取样1次,直至半数羽化.解剖样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 铜绿蝇蛹形态发育过程包含Ⅰ蛹体分头、胸、腹;Ⅱ头咽骨贴壁;Ⅲ原头出现;Ⅳ呼吸角破壳;Ⅴ翅与足出现及褐化;Ⅵ鬃毛出现及褐化;Ⅶ复眼轮廓形成及色素化等7个时间标志性特征,并据此将蛹期划分为9个阶段.结论 在已知现场环境温度的前提下,蝇蛹形态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以此划分蛹期阶段,可望作为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参考.
推荐文章
自然条件下铜绿蝇蛹发育形态及其法医学意义
铜绿蝇
法医昆虫学
嗜尸性昆虫
死后间隔时间
形态发育
标准色板
用巨尾阿丽蝇蛹期发育形态来推断死者死亡时间
巨尾阿丽蝇
法医昆虫学
死亡时间
温度
不同温度对淇河鲫胚胎发育的影响
淇河鲫
胚胎发育
温度
孵化率
受精率
不同温度下油松幼苗生理形态的响应
油松
温度
形态响应
叶绿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温度下铜绿蝇蛹期发育形态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法医学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死后间隔时间 形态变化 铜绿蝇 蛹期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26,I
页数 4页 分类号 D9
字数 18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728.2008.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玲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55 271 9.0 13.0
2 王贺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6 28 3.0 5.0
3 李泽民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2 109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昆虫学
死后间隔时间
形态变化
铜绿蝇
蛹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法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728
11-1721/R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7号楼303室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2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