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教学片断]《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先生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某些人“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外的错误态度写了这篇文章。备课时我设置了“着重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的教学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在讲第一段文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其实这一问题很简单.教过多届学生,我也都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我所料,学生回答的很准确: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我接着强调,作者列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挂过去”.何其卖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精彩,不期而至——《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教学反思 国民党政府 “全盘西化” “送去主义” 教学片断 革命文化 教学目标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清林 15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拿来主义》
教学反思
国民党政府
“全盘西化”
“送去主义”
教学片断
革命文化
教学目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月刊
1000-419X
42-1021/G4
湖北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38-48
出版文献量(篇)
60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