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电沉积方法将铂纳米颗粒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将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ssDNA片段直接吸附在铂纳米颗粒上,制成特异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对修饰铂纳米颗粒电极进行了表征.ssDNA探针与互补目的ssDNA杂交,以\3+(phen=1,10-Phe-nanthroline)为杂交指示剂,用方波伏安法进行检测,表现出良好的响应信号.与在裸玻碳电极上修饰的探针相比,测定目的基因的灵敏度显著提高.传感器对互补目的ssDN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14×10-9 ~ 2.14×10-7 mol/L;检出限为1.0×10-9 mol/L,与3个碱基错配的DNA序列杂交,观察不到明显的杂交信号.样品DNA经HindⅢ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测定,杂交检测信号增大.用传感器检测含量不同的转基因大豆DNA和非转基因大豆DNA的混合溶液,杂交前后的电流差与转基因DNA的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连续5次测量含有100%转基因大豆DNA杂交后的电信号,相对标准偏差为5.89%,固定探针的电极再生后可重复使用8次.
推荐文章
食用大豆油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食用油脂
DNA提取
转基因检测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肿瘤
肿瘤标志物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材料
水滑石纳米材料特性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水滑石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材料
层层自组装
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水质Cr(Ⅵ)电化学传感器
石墨烯
纳米材料
重金属Cr(Ⅵ)
电催化还原
电化学
传感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铂纳米颗粒修饰电化学DNA传感器检测大豆中转基因成分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铂纳米颗粒 电沉积 脱氧核糖核酸传感器 方波伏安法 转基因大豆
年,卷(期) 2008,(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0-894
页数 分类号 O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820.2008.07.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晓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7 262 9.0 15.0
2 姜宪尘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78 3.0 3.0
3 王茂清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0 41 4.0 6.0
4 孙倩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7 83 3.0 7.0
5 刘丽燕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3 4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铂纳米颗粒
电沉积
脱氧核糖核酸传感器
方波伏安法
转基因大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相关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jj.dragon.cn/zr/index.asp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