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思想的产生,要求探索者付出重大的代价,有的时候,这种代价甚至包括生命.也许,不少人即使奋斗终身仍旧一无所获,但他们的探索却可能为后人的成功提供借鉴和铺垫--科学的精神就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求真精神,没有这种舍身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精神,就没有人间的温暖和光明.正因为此,真正值得社会弘扬的,不在科学成果本身,而是这种科学精神和态度.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要提倡求真和奉献精神;对于科技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者和社会公众来说,应该为科研人员营造一种有利于探索和甘愿奉献的宽松环境.诚然,科学创造的首要因素是科技人员的内在动力,但在适宜的外在环境下,这种内在动力会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
推荐文章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评价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青年教师
科研评价
机制完善
美国高校科研评价及其借鉴
美国高校
科研评价体系
策略建议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研
评价标准
评价过程
中国科研评价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科研评价
制度沿革
改革建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在的科学精神与外在的科研评价
来源期刊 杂志工作通讯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阳志远 44 189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杂志工作通讯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