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其形成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建立兔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对临床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DSA造影影像及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其形成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①GDC只能进入靠近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荆滞留;②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栽瘤动脉的瘤腔;③GDC 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以上3种病变在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形成期及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真性动脉瘤尽早行病因治疗是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推荐文章
犬动脉瘤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
动物模型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与侧壁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破裂
分叉
侧壁
载瘤动脉几何形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影响的 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
破裂风险
载瘤动脉
几何形态
综述
附带局部突起的主动脉弓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仿真
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主动脉弓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颅内真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假性动脉瘤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卒中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9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1024.2008.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廉亭 231 1096 15.0 20.0
2 莫雪红 20 77 5.0 8.0
3 张小征 20 78 5.0 8.0
4 潘力 92 393 11.0 15.0
5 李俊 104 480 12.0 17.0
6 张新元 33 60 4.0 6.0
7 余泽 41 272 9.0 14.0
8 杨铭 81 361 11.0 14.0
9 王启宏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假性动脉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双月刊
1007-1024
42-1394/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223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5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