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炯分析的稳态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甲醇串流以及各种不可逆损失引起的过电位的影响.在模型基础上推导出DMFC的炯效率表达式,并分别从电效率和热炯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燃料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定量分析了甲醇串流率、电流密度、工作温度、阴极压力等参数对电池炯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不可逆因素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炯传递规律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火用在总有效能中占有很大比例,与电能相当,充分利用热量炯可显著提高电池的整体效率;电池在低电流密度下运行时,甲醇串流率过高足造成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DMFC的总效率在电流密度接近极限电流密度时达到峰值,电池的工作电流应尽量控制在这一区间内.
推荐文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水的传输特性
燃料电池
相变
多孔介质
传质
数值模拟
负载动态变化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响应特性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动态响应
负载变化
瞬态行为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反应物浓度测量技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浓度
传感器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传质分析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
传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粗(火用)传递及能量利用特性
来源期刊 太阳能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串流 (火用)分析 稳态模型 燃料电池效率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24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4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4-0096.2008.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236 2427 25.0 42.0
2 苗政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4 11 2.0 3.0
3 李相霖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4 11 2.0 3.0
4 尹本浩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串流
(火用)分析
稳态模型
燃料电池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学报
月刊
0254-0096
11-2082/TK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780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