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坦诚而言,保安族的民族文化的底蕴不算深厚、遗存也不丰硕。这一现实的形成,既有主观意愿也有客观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前,保安族群众普遍对文化教育欠缺理性的认识,不够重视。再者,由于是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保安族中的“文化人”也很难形成笔录记载诸如口头文化等文化事象的习惯。因此,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有关“保安人”的文献资料相对匮乏,保安族古籍的整理者常常是捉襟见肘。然而可幸的是,流传下来的一部分口承语言民俗部分却对人们研究、探索保安族的精神价值观以及保安人早先的生活境遇等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条件,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推荐文章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12岁儿童龋齿及相关因素研究
患龋率
龋均
变异链球菌
危险因素
口腔卫生行为
浅谈内蒙古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内蒙古
蒙古族民俗文化
传承与保护
甘肃省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小学生膳食营养评价
少数民族
膳食调查
营养调查
小学生
膳食营养状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论保安族口承语言民俗的保护
来源期刊 甘肃民族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语言民俗 保安族 精神价值观 保护 新中国成立 “文化人” 民族文化 客观基础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6
页数 6页 分类号 G2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沛霆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语言民俗
保安族
精神价值观
保护
新中国成立
“文化人”
民族文化
客观基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甘肃民族研究
季刊
甘肃兰州市南滨河东路479号甘肃省民族研
出版文献量(篇)
99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