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营养失神经腓肠肌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 选用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加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对照组:腓肠肌单纯完全失神经支配.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段,分别测定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并观察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的变化,判断肌萎缩的程度.结果 术后1~3个月背根神经节中均见到存活的感觉神经元,纤颤电位波幅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的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3个月内,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后感觉神经元能有效的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推荐文章
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成像研究进展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解剖
成像技术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端侧神经吻合术
背根神经节
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
神经端侧吻合
失神经肌肉
神经营养
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新方法
小鼠
背根神经节
神经细胞
原代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背根神经节端侧吻合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武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端侧吻合 肌萎缩 神经元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8-511,封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16.2
字数 37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594.2008.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晓光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 28 97 6.0 9.0
2 张克亮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 40 179 9.0 11.0
3 王晓琴 武警河北总队医院特检科 18 79 6.0 8.0
4 牛彦辉 武警河北总队医院骨科 16 28 3.0 4.0
5 沈强 武警河北总队医院骨科 20 2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背根神经节
端侧吻合
肌萎缩
神经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警医学
月刊
1004-3594
11-3002/R
大16开
北京永定路69号
82-441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81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