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尾巨桉DH33-27组培育苗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和大量元素的浓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桉树组培育苗生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大量元素浓度对组培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母种继代培养阶段,培养基中6-BA、6-KT浓度在0.25~0.27 mg·L-11和NAA浓度0.10~0.15 mg·L-1范围内时增殖效率最好.继代壮苗阶段,6-BA、6-KT浓度在0.20~0.25mg·L-11和NAA浓度0.10~0.15 mg·L-1范围内时出苗率最好.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50%的大量元素、IBA和NAA的浓度为0.30 mg·L-1和0.10mg·L-1时生根效率和苗个体高度最好.
推荐文章
尾巨桉胚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简报)
尾巨桉
胚培养
愈伤组织
快速繁殖
尾巨桉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尾巨桉
茎段
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GUS基因
用上水石作基质扦插培育巨尾桉新技术
巨尾桉
上水石
基质
扦插培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尾巨桉组培育苗培养基主要成分研究
来源期刊 林业勘察设计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尾巨桉 组培育苗 主要成分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研究与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
字数 24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2180.2008.02.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9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尾巨桉
组培育苗
主要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勘察设计
季刊
1004-2180
35-1119/S
大16开
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商业大厦7层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