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Ⅲ组,每组6只,术后对照组每日空腹生理盐水2 ml灌胃;实验Ⅰ、Ⅱ、Ⅲ组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灌胃,剂量分别为0.01、0.1、1 mg/(kg·d),持续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对假体的支撑作用较差;实验Ⅱ、Ⅲ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较薄,新生骨与假体间可见有直接接触,对假体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的形态计量学检测并经统汁学分析显示:对照组与实验Ⅰ组、实验Ⅱ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分别与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时,最适合剂量为0.1 mg/(kg·d).
推荐文章
阿仑膦酸钠预防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分子生物学观察
假体和植入物
二膦酸盐类
骨质溶解
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影响
髋关节置换术
补肾健骨汤
阿仑膦酸钠
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假体周围骨溶解
磨损颗粒诱导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相关生物学机制
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磨损颗粒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生物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阿仑瞵酸钠 磨损颗粒 假体周围骨溶解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7-5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81|R916.4
字数 39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287.2008.06.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振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79 654 12.0 21.0
2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95 719 14.0 21.0
3 侯筱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23 123 7.0 10.0
4 汤亭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81 413 10.0 14.0
5 李宏斌 绍兴市人民医院骨科 10 46 4.0 6.0
6 毛远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16 121 7.0 10.0
7 严盂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仑瞵酸钠
磨损颗粒
假体周围骨溶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骨科杂志
双月刊
1008-0287
34-1166/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147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7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