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呋喃西林在3种油(IPM、橄榄油、石蜡油)和2种表面活性剂(RH40、Tween80)中的溶解度,采用转相乳化法制备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测定仪分别考察其形态、粒径及其稳定性,并利用Kirby-Baueer(K-B)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法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67.2 nm;与传统的宫炎清、聚维酮碘溶液和呋喃西林水溶液剂相比,纳米乳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差异极显著(P<0.01).制备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高效的抗菌剂.
推荐文章
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中药
奶牛
子宫内膜炎
体外抑菌试验
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
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
MIC
体外抗菌活性
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体外抗菌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西北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 抗菌活性 致病菌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59.79+9.1
字数 51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89.2008.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阳五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175 1037 16.0 22.0
2 杨雪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13 83 6.0 8.0
3 孙江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5 33 4.0 5.0
4 许利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5 4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10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
抗菌活性
致病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农业学报
月刊
1004-1389
61-1220/S
大16开
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大铁10号信箱
52-11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6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06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