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经右桡动脉应用Tiger Ⅰ导管和左、右Judld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7-04/1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内科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男1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58±8)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②方法:两组均采用经右桡动脉径路,一组用6F JudkinsL(JL) 3.5、JudkinsR(JR)3.5造影导管(美国Cordis公司生产)作为首选导管,如大小不适合可换用6FJL4.0、JR4.0或别的造影导管;另一组用Tiger Ⅰ导管(日本Terumo公司生产),如左冠状动脉或右冠状动脉插管不能成功或不能满意到位均视为Tiger Ⅰ导管插管失败,需换用左或右Judkins导管或别的造影导管.每例患者导管均必须满意到达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并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否则计为插管失败.③评估:观察各组中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造影剂的用量、造影术中和导管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费用.结果:①经右桡动脉用Tiger Ⅰ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是94%,Judkins导管成功率100%(P<0.05).②造影时间:Judkins导管(318.3±47.9)s、Tiger Ⅰ导管(318.5±49.0)s(P>0.05).③曝光时间:Judkins导管(1.8±0.9)min、Tiger Ⅰ导管(1.9±0.6)min(P>0.05).④造影剂的用量:Judkins导管(42.6±64)mL、Tiger Ⅰ导管(34.2±5.0)mL(P<0.05).⑤造影术中和导管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0.⑥Judkins导管费用(530.4±51.2)元、Tiger Ⅰ导管费用(260±0)元.⑦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采用Tiger Ⅰ导管与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异常、局部炎症、全身不适等反应.结论:TigerⅠ导管在经右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未发现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在造影成功率方面Judkins导管优于Tiger Ⅰ导管;在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导管费用方面Tiger Ⅰ导管优于Judkins导管.
推荐文章
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分析
右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
5F TIG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TIG多功能导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功能5FtigerⅠ导管在经右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中的安全性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TigerⅠ导管 Judkins导管 经右桡动脉径路 冠状动脉造影 医学植入体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17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3
字数 35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8.09.04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TigerⅠ导管
Judkins导管
经右桡动脉径路
冠状动脉造影
医学植入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