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消耗NAD(P)H的条件下,烯醇还原酶不对称还原带有吸电子基团的烯烃的C-C键,生成相应的非外消旋烷烃.同时产生 2 个手性碳原子中心.为了避免需要外部的辅因子再循环,迄今为止,主要还是用整个微生物细胞进行生物转化,但细胞内由于有其他酶的竞争,使得这种生物转化通常表现出较低的立体选择性和较多的副反应.利用在同一宿主中共表达烯醇还原酶及相应催化NAD(P)H循环再生的氧化还原酶,有望解决以上的缺点,使得生物转化表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并可在制备规模上专一性生物还原激活的C=C键.
推荐文章
生物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不对称合成
不对称还原
生物催化
羰基还原
手性醇
生物催化C—H键不对称羟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生物催化
不对称羟基化
P450单加氧酶
过氧化物酶
综述
醇脱氢酶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的研究进展
醇脱氢酶
手性中间体
辅酶再生
体外进化
康乐霉素C还原酶的初步研究
地中海诺卡氏菌康乐变种
康乐霉素C
还原酶
SF2315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烯醇还原酶不对称生物还原激活的C=C键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烯醇还原酶 不对称 生物还原 激活C=C键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5
页数 6页 分类号 Q551
字数 54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906.2008.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均洪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139 712 13.0 18.0
2 吴小飞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9 82 3.0 9.0
3 高强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6 37 2.0 6.0
4 杨隽娴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烯醇还原酶
不对称
生物还原
激活C=C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能源化工
双月刊
2095-9834
32-1856/TQ
大16开
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葛关路699号南化集团研究院
28-46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5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55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