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10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发病率差异颇大,病穗率为0~31.5%,严重度为0~1,病情指数为0~26.145%.通过对各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抗病性从高到低分为 9个类群,分别有52个、12个、11个、17个、4个、7个、3个、1个、1个品种,其中第Ⅰ类群有33个品种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相关分析表明,病穗率与严重度、病穗率与病情指数、严重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严重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推荐文章
小麦抗赤霉病利器——他山之石
赤霉病
小麦
抗病基因
呕吐毒素
基因水平转移
小麦品种扬麦16赤霉病抗扩展QTL定位及分析
小麦
赤霉病
QTL
标记辅助育种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小麦
赤霉病
Fhb1
诊断性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病情指数 聚类 相关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121
字数 16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772.2008.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敏 45 408 10.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赤霉病
病情指数
聚类
相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3-8772
34-1300/N
16开
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2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2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