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南鄱阳坳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暗色泥岩和煤、下二叠统茅口组泥灰岩以及栖霞组灰岩,结合煤中树皮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模拟结果,探讨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研究表明,区内煤中树皮体和镜质体都具很强生烃能力,且树皮体的生油能力比镜质体强得多;茅口组及龙潭组泥质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在坳陷西南部最大,而由北往东则呈降低之势,烃源岩厚度也以坳陷西南部较厚,表明坳陷西南部是有利的勘探区.
推荐文章
济阳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演化
济阳坳陷
中生代
烃源岩
生烃演化
煤系
沉积体系
油气藏形成条件
有机质类型
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比较
生烃洼陷
成因类型
烃源岩
生烃潜力
模糊评判
济阳坳陷
茫汉断陷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
松辽盆地
开鲁坳陷
茫汉断陷
氯仿沥青'A'法
蒙特卡罗法
生烃潜力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烃源岩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美人峰组
长江坳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鄱阳坳陷烃源岩生烃潜力探讨
来源期刊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鄱阳坳陷 烃源岩 树皮体 镜质体 生烃能力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20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177.2008.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廷山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11 1334 20.0 32.0
2 叶舟 12 177 8.0 12.0
3 范晓文 6 31 3.0 5.0
4 马向军 5 17 3.0 4.0
5 张永贞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鄱阳坳陷
烃源岩
树皮体
镜质体
生烃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季刊
1673-3177
51-1159/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2号石油科技大厦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