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缬沙坦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在肝硬化肾钠潴留中的作用.方法 6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d)一周和常规治疗.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Ⅱ)及24 h尿钠(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per 24 h, UNa+).结果 用药后PRA、AⅡ升高,同时UNa+排出增加,有腹水和肝损严重者尤为明显.结论 缬沙坦使尿钠排出增加,表明AⅡ在肝硬化肾钠异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与肝硬化的相关性
肝硬化
内皮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探讨
肝硬化
腹水形成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缬沙坦对慢性肝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缬沙坦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急慢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发病机制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紧张素Ⅱ在肝硬化肾钠潴留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拮抗剂 缬沙坦 肝硬化 肾钠潴留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71
字数 163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嫣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18 107 5.0 9.0
2 郭传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90 740 14.0 21.0
3 申振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7 226 9.0 14.0
4 蒋晓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 22 272 8.0 16.0
5 陶春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8 4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紧张素拮抗剂
缬沙坦
肝硬化
肾钠潴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0392
31-1901/R
大16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7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