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小儿川崎病(KD)和败血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4-01-01-2006-12-31郑州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小儿川崎病(KD)40例和败血症40例血浆sVCAM-1含量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后KD组的血浆sVCAM-1含量无显著变化[(25.25±4.15)μg/L vs(24.98±4.89)μg/L,P=0.444],而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变化显著[(20.64±3.13)μg/L vs(11.01±3.11)μg/L,P<0.01].治疗前后KD和败血症患儿的血浆sV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1.6.5)μg/L],且KD组也均显著高于败血症组(P均<0.01).结论 sVCAM-1参与了KD和败血症发病的炎症反应过程,且对KD与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推荐文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代谢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降钙素原
新生儿败血症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系统评价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新生儿败血症
系统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儿川崎病与败血症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变化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败血症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3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29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224.2008.05.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展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 191 1024 15.0 21.0
2 贾莉婷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161 874 14.0 19.0
3 董子明 郑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237 965 14.0 19.0
4 栾斌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 132 780 13.0 20.0
5 胡素君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 23 103 7.0 9.0
6 徐灵敏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 46 185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儿童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败血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月刊
1005-2224
21-133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5层
8-17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17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614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