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氮素肥力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碱解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储量和<10μm粒级碱解氮储量降低(分别减少51.8mg·kg-1和31.4mg·kg-1),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和增量NPK化肥处理通过提高<10μm粒级碱解氮储量(分别上升5.7mg·kg-1和9.3mg·kg-1),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碱解氮储量(分别上升41.2~69.7mg·kg-1和8.0~9.2mg·kg-1),而使土壤氮素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推荐文章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碳氮分布变化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碳、氮分布
储量变化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分布变化
施肥制度
褐土
徽团聚体
酸解性氮分布
储量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有机碳活性
Kos
储量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
不同施肥制度
结合态腐殖质
动态变化
褐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内氮素肥力的变化规律
来源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不同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氮素肥力 储量变化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7-4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58.5
字数 5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700.2008.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秋兵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02 3417 32.0 4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31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同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氮素肥力
储量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700
21-1134/S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87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