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以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29 a)形成的高、低两种肥力水平棕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部位玉米残体为试验试材, 分别向两种土壤中加入玉米根茬和茎叶, 进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 试验设置6个处理: 低肥力土壤添加玉米根茬(LF+R)、低肥力土壤添加玉米茎叶(LF+S)、高肥力土壤添加玉米根茬(HF+R)、高肥力土壤添加玉米茎叶(HF+S)和未添加玉米残体的对照处理(LF, HF).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根茬、茎叶添加后不同肥力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变化规律, 为构建合理的秸秆还田与施肥措施, 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添加玉米残体后低肥力棕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大级别团聚体(>2 mm和1~2 mm)有机碳贡献率的提升幅度比高肥力棕壤大, 说明低肥力土壤对外源有机质的响应更敏感, 向大团聚体转化的速率更快.2)培养结束时, 高肥力棕壤添加茎叶处理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添加根茬处理, 而添加根茬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添加茎叶处理; 低肥力棕壤中根茬和茎叶添加处理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3)在田间原位培养过程中, 棕壤>2 mm和1~2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呈现出前期(0~360 d)快速增加, 后期(360~720 d)趋于稳定的趋势.可以看出, 玉米残体对土壤团聚体团聚化过程的作用强度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表明, 作物残体输入对棕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与棕壤肥力水平和不同残体部位间的差异关系密切.
推荐文章
种植玉米对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复垦土壤
植物种植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不同肥力棕壤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对外源玉米残体氮的响应
土壤肥力
玉米残体
δ15N
土壤全氮
微生物量氮
复垦模式对矿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
复垦模式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有机碳含量
团聚体氮含量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植茶年限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有机碳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残体分解对不同肥力棕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棕壤 土壤肥力 玉米残体 根茬 茎叶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年,卷(期) 2018,(7)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9-1037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8.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7108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3)
共引文献  (912)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3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2(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4(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5(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棕壤
土壤肥力
玉米残体
根茬
茎叶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