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因应新时代电子产品的需求,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传统上是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薄膜为透明导电薄膜,但其在高温应用上较不稳定并且易放出毒性,因此,铝掺杂氧化锌薄膜(ZnO∶Al, AZO)有逐渐取代ITO的趋势.本论文将探讨掺杂不同铝含量的影响,并且就其光电特性加以说明,最后得到其光的透过率~85%、电阻率~7.3×10-3 Ω·cm以及面粗糙度~28 nm的铝掺杂氧化锌薄膜,其具有表面粗化、电流分布层及窗口层的作用.并且将掺铝的氧化锌薄膜应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上,以掺铝氧化锌微结构作为透明传导层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λD=530 nm,300 ×300 μm)在20 mA的工作电流下,其正向电压值为3.3 V,输出功率达1.7 mW,并且由光学显微镜图可以得知,小电流注下其电流分布均匀.若将AZO制作参数再作适当优化调整,取代ITO作为p型氮化镓上的透明传导层的可行性应该很高.
推荐文章
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氧化锌p-n同质结发光二极管
ZnO薄膜
p型掺杂
p-n同质结
分子束外延
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在组合仪表上的应用
发光二极管
选型
颜色影响因素
简易发光二极管测试仪的设计研究
发光二极管
伏安特性
光照特性
半值角
RGB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窗口层的铝掺杂氧化锌的生长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表面粗化 电流分布层 窗口层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8-5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82.31
字数 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嘉城 台湾中兴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1 7 1.0 1.0
2 林伯融 台湾中兴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1 7 1.0 1.0
3 陈采宁 台湾中兴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1 7 1.0 1.0
4 游亭恩 台湾中兴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1 7 1.0 1.0
5 武东星 台湾中兴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铝掺杂氧化锌薄膜
表面粗化
电流分布层
窗口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论文1v1指导